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强基“五个认同”,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应然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必然指向。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始终着眼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知和历史自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关键是加强文化认同,核心在于增强对中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认识。人心相聚,根本在于精神相通,认同归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只有增强对中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认识,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就是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形成坚固的认同归一,并由此引导各民族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知和历史自信。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一个显著特征。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中国形成了各民族、各地区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文明形式。各民族、各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在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艺术诸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明形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历史。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旨在让北疆地区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知,掌握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思想共识,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包含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实际上指明了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取向。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从共同历史记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直抵人心,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为目标,进一步研究和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模式和共同体历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北疆文化作为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是自古以来北疆区域内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交往中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北疆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北疆文化建立在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上,具有融合性、统一性、进取性。在北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北疆文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前行。具体来看,要正确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以“形多”促“神一”,关键是要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将北疆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衔接好、融合好。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文化标识,是各民族共有记忆和共享映像,也是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要注重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打造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内涵,采取形、声、像、意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呈现;要借助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用文化符号和形象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
必须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突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继承中加以弘扬,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北疆文化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对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既要着手做好民族团结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创新载体和方法,又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善用传统媒介,把北疆文化资源“用起来”,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准确把握北疆文化具有守望相助的统一性、具有奋力拼搏的进取性,充分发挥北疆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助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充分发掘北疆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把大力弘扬北疆文化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拓展服务载体,使北疆文化成果“活起来”,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健康发展。以乌兰牧骑政治建设为引领,多点发力,扎实推动乌兰牧骑改革创新,促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深入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与各类民族交流活动,组织专家进街道进社区开展宣传活动,与干部群众开展互动交流,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发挥制度优势,让北疆文化产业“强起来”,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把北疆文化建设列入相关工作部署之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增强北疆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着力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托主流媒体传播和弘扬北疆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向上向善向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