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自治区规划项目管理 社科新论 社科平台 资料下载 成果推介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 成果推介

《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研究》

2025-11-14 来源: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作者:

  作者简介:

  乌铁红,内蒙古大学二级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期刊中发表相关论文近70余篇。撰写专著7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自然)基金5项、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负责人。此外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等旅游规划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1项。

  项目成果简介:

  2023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23NDE105),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约12万字。另在AMI权威期刊(CSSCI期刊)《旅游学刊》上发表题为《游客——居民历史街区空间感知差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网络首发:2025-09-18)的学术论文1篇。课题组成员有:卫银栋、王公为、敖红艳、徐彤、徐英、白艳、王晶。

  此成果的研究内容:

  成果分析文化旅游作用下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的特点、演变过程与机理深度揭示文化景观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调适模式与路径阐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景观资本化调适模式、文化景观符号化调适模式、文化景观数字化调适模式与文化景观旅游化景观调适模式,构建了文化旅游促进内蒙古民族三交文化景观调适的系统性模式框架。

  此成果的研究价值:

  (一)学术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方向。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深入研究亟需新的理论引导的情境下,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改变以往产业经济视角研究一家独大的局面,丰富文化景观研究的理论内容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是本研究的学术使命。

  (二)应用价值:对作为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分析其演变过程与机制,从而找寻在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文化景观调适的模式与路径,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内蒙古文化景观的地方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成果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构建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演变与调适研究的综合框架,引入景观分析视角,重视文化景观的民族文化意义表达以及与主客的情感链接,弥补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文化景观演变与调适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多元整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基于旅游人类学、景观社会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视角,综合运用网络民族志访谈法、市场调查法、观察法等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分析文化旅游作用下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的特点、演变过程与机理深度揭示文化景观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调适模式与路径

  (三)学术观点创新:以内蒙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景观为实证对象,基于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创新提出文化景观资本化、化景观符号化、文化景观数字式、文化景观旅游化四大“三交”景观调适模式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